高考历史题《王安石变法》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时间:2020-01-28 22:41: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
材料二?臣(司马光)向上曹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回答:?
(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应不应该实行募役法。材料1主张实行募役法,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材料2反对理由是募役法“宽富而斟贫”,“使民失业”。?
(2)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关心百姓利益,但从本质上看并非如此,而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3)相同点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其危害大,但材料三指责更为严厉,认为变法不单是青苗水利法为百姓之害,关键是败坏了世道人心,危害久远。?
(4)一致。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者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都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时,应联系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都触及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这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北宋经常换防各地驻屯军队的目的是?
[? ]
A.加强对将士的防范?
B.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C.提高将士的积极性
D.提高抵御外敌的能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此,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 
A.废科举以培养变革人才 
B.增加进士科和武举
C.以经义策论取士   
D.倡导八股以统一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取士之法。依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时期,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实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题干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