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02:28:11
1、判断题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这里所说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故应选A;夏商周时期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董仲舒确立新儒学,故可排除B项;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最初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是第二阶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故C项不正确;“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因此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8分)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2分)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材料一?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指破烂的旧衣服)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
——摘自《申报》1873年4月7日《申江陋习》
(2)据材料一,说明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材料二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只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摘自《申报》1892年1月18日《中国宜造洋货议》
材料三 ?风俗之靡不自今日始矣,服色之奢亦不自今日始矣。溯当立约互市之初,滨海大埠,富商巨贾与西商懋迁有无,动致奇赢。财力既裕,遂于起居服食诸事斗异矜奇,视黄金如粪土,见者以为观美,群起效之。……近今风俗之侈靡日甚一日,较之三十年前已有霄壤之别。?
——摘自《申报》1894年3月16日《论服色宜正》
(3)据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怎样的风气?(2分)
(4)据上述材料,分析社会风气变化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8分)
(1) 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
(2)变化:从重社会身分、出身门弟,到以衣冠取人、看重钱财。(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双百方针” “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863”计划“样板戏” “希望工程” “四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要求体现新中国教科文发展,A.“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其中“和平赎买”政策是三大改造时期的措施不符;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属于经济和外交领域;D.“863”计划?“样板戏”? “希望工程”? “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领域,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科学技术和教育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迎来了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的春天。中国教育事业所经历的曲折与发展,证明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道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同时期经济、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关于明清封建专制集权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②钳制社会思想,影响社会发展?③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④阻碍、压制了社会变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封建专制集权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突出表现在加强边疆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一时期的英国等欧美国家却向近代过渡。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变为现代工业文明。回答下题。
小题1:鸦片战争后,表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史实是
①洋务运动?②清末新政?③义和团运动④实业救国?⑤一五计划?⑥改革开放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小题2:中国近代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和第一家炼钢厂分别设在
A.福州、上海
B.福州、天津
C.上海、汉阳
D.天津、汉阳
小题3:新中国60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下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阶段的场景,请依据时间顺序排列
①跃进号角(宣传画)
②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 ?
③南京长江大桥
④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