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22 02:05: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D.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分)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一部充满变革的历史,中国社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共和,礼仪渐减,一切官场仪仗,如衔牌等件,亦皆废置,不尚繁文。近见缙绅士庶人家,每至丧葬出殡,炫耀街衢,至今惯用前清某太夫人衔牌,及旗伞大锣,“肃静回避”“前清举人进士”“某科翰林”及“乐善好施”等牌,亦当衔牌之用,甚至皂隶贱役,亦且假袭官衔。道途见之,每每嗤鼻。此辈者,半皆欺饰庸愚耳目,假作炫耀之资耳。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1)依据材料一说明民国时期礼仪风俗变化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材料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市开幕,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举行公开会议时,由美、苏、英、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担任主席,以示大国的团结。安理会被授予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应断定任何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或侵略行为之是否存在”,并推荐调停这些争端的方法。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组成,其中包括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安理会关于一切事项的决议,应以非常任理事国的多数票和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通过之。
——摘编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2)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三?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20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体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7分)
(4)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变化的历史阶段,概括所分各阶段的特点。(6分)选择你所划分的任意一个阶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2分)

年代
重大事件和政策
1949年11月
中国科学院成立。
1950年8月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召开。
1956年1月
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召开,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承认大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57年3月
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50年代末到
60年代前期
在知识界中反对白专道路(注:“白专”指潜心科研,不跟风“左”倾思潮),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要求知识分子劳动化。
1966年到
1976年
科技战线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世袭领地”和执行“修正主义路线”而受到批判,知识分子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科研工作停顿。
1978年3月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95年5月
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答案:
(1)状况:社交礼仪简化,崇尚平等观念。旧的礼仪仍然残存于社会现实中。(3分)
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但革命和变革不够彻底。(2分)
(2)变化: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被大会拒绝,中国成了被宰割对象。二战后,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具有安理会的否决权,国际地位提高。(4分)
原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2分)
(3)50年代的变化:由市场和计划经济因素并存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2分)
原因:苏联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3分)
20世纪末期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
(4)
时间
特点
1949—1956
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开创和起步
1957—1976
错误的思想妨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
1978年以后
提出正确理论,科学事业突飞猛进
1949—1956:新中国建立,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1分)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经济发展。(1分)
1957—1976:“左”倾错误和“文革”的影响。(1分)延缓了经济建设的步伐。(1分)
1978以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1分)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1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从材料“民国共和,礼仪渐减,一切官场仪仗”、“至今惯用前清某夫人衔牌”等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但由于辛亥革命仅仅是改朝换代,并没有触动中国的传统思想正统地位,革命是很不彻底的。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举行公开会议时由美、苏、英、四大国代表轮流担任主席”“安全理事会由11个理事国家组成"其中包括美、苏、英、中、法5个常任理事国”可知,中国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变化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和“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执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和原因。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从图表中可知,中国不同阶段中国历史环境的特点,凸显不同的工作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历史阶段的原因和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下列有关一条变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主要解决封建国家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一条鞭法“按亩征收”的特质使大部份的农民减轻了负担
C.一条鞭法之最大特色为“役归于地”,使得“逐末者千金,而手不沾一役”
D.一条鞭法明文规定税以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一条鞭法实际上是把丁税加到田亩上,“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BCD项均正确。A项错误,一条鞭法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保障封建统治的税收,增加财政收入而不是解决阶级矛盾。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为中国国家邮政局2001年12月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的纪念主题应为( ? )


A.《热烈庆祝中国申奥成功》
B.《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华民族筑成新的长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新中国成立后,这段话在外交方针上表现为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不结盟
D.另起炉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可以看出材料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