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时间:2020-01-22 01:41: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   )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反映的是法家的观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要反映了仁爱、思学的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人君受命于天”,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 之大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孟子、黄宗羲都具有民主思想.
C.三种主张都没有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用排除法。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是一种“民本”思想而不是民主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重视;董仲舒的主张“人君受命于天”并没有反映社会转型的巨变,但是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故排除BCD。一定时期内的思想文化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所以这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A.③④⑤
B.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判断能力,一是让学生将几个不同时期的教育成果区别开:二是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的表现和原因区别开来。①要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如,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和形成初、中、高三级教育体系是近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不可能在改革开放以来才提出和形成。②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如,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只能是为我国教育指明了方向,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应理解为教育发展的表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学者说:每一次人类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发展的机遇。比如说,我们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个很大的幸运。以下事例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A.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B.程朱理学的创立
C.吴道子创作《送子天王图》
D.敦煌莫高窟的兴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问题为“不能印证”,“天人感应”学说来自战国时期阴阳家的思想,而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为东汉时期,所以正确答案为A。B程朱理学吸收了佛教的思想。佛教的传入,促进了我国绘画艺术、雕刻艺术的发展,C、D可以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原因是(?)
①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②农民手工业者贫困破产提供大批劳动力?③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影响?④部分地主官僚和绅商残酷盘剥劳动人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④项内容在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存在,不可能成为新生产方式产生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