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01:23:48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周恩来传》上集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原则是什么?这一时期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3)70年代,我国的外交有哪些重要成就?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4)从旧中国“跪着”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外国侵略。
(2)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活动:中苏建交;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
(3)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4)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独立是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保证。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比较解放前后中国外交的变化,培养一种爱国的情怀。(1)问可从旧中国的社会状况去分析。(2)问注意时间的限定:建国初期。(3)问注意时间的限定。(4)问要结合上面的叙述回答,不要漫无边际。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面图片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制度的体现,两种制度下地方都有很大自治权,它们最大的不同是
A.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中两种制度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由此来判断他们的不同,A、B两项说法错误,本题为程度型选择题,相比而言C项更能体现二者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指?
[? ]
A.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B.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C.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D.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才女张爱玲曾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朝的服装体现出专制统治的特征
B.清朝女人的服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
C.“迂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侵略
D.清朝仍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体现的是妇女社会政治地位的低下,无权可言,这正是专制统治的恶果。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正确;B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原因在于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D只是表象,不合题意。所以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下列两图是“一五”计划时期工业交通成就示意图和十年建设时期的工业交通成就示意图。
材料二:早在1944年,毛泽东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负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
请回答:
(1)材料中二“全民族的任务”指什么?结合图1中ABCD四项“一五”计划的成就予以说明。
(2)交往是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转向整体发展的动力机制,交通对促进交往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请参照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不同发展时期促进南北交往的三项重大交通成就。
参考答案:(1)全民族的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图中ABCD依次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鞍山钢铁厂、鹰厦铁路。它们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2) “一五”计划期间的武汉长江大桥;“文革”期间的南京长江大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修建了京九铁路,加强了南北交往。
本题解析:
第(1) 问全民族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第(2)问注意题目要求“促进南北交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