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时间:2020-01-22 00:21: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知识。题目设问是能够体现儒学“与时俱进”内涵的信息,由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神圣化是在西汉董仲舒时期完成的,因此③错误,①②④都可体现儒学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儒学“与时俱进”内涵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


参考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分)
(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
(4)演变历程:春秋战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不相符合的是
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
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韩非主张“不法古”应该适时进行改革,不必沿用古训,主张君主专制,严刑峻法,B错误,AC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以下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君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D.“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严刑重罚者,国之所以治也”、“轻刑罚者,而国之所以危也”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材料的核心,即强调法家的思想主张——“严刑峻法”。比较、分析选项,可知: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均表现出“民本”、“爱民”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CD。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的思想主张·“严刑峻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从材料“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这又体现了法家思想,因此说是法家思想的胜利。因此C正确,故选C。A项错误,不是从本质上的认识;B项错误,新儒学的核心是法家思想;D项错误,儒家思想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基本的内容并未发生变化。因此ABD 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
点评: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思想领域的大一统和法家的专制思想是一致的,从而又是法家的“胜利”。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