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1-22 00:19: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1分)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力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达20%,对GDP的贡献,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则更大。
——徐挺立《改革开放30年房地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业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6分)发展中有何隐忧?(1分)
材料二

(2)结合所学,分析在A和B两个年代出现如上图所示投资率状况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贡献:拉动了相关产业和GDP的增长;带动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改善人们的居住 条件。(6分)?隐忧:经济的增长和财政收入过分依赖房地产,容易产生房地产泡沫。
(2)A:1959年,大跃进运动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投资率急剧上升。B:1969年,文化大革命波及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本题解析:
(1)关键信息: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达20%,对GDP的贡献,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则更大。贡献主要从经济增长和人们住房需求两个方面归纳;隐忧主要是从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进行归纳。
(2)考查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由图可知AB分别是1959、1969年,依据教材知识,与大跃进和文革等史实相联系分析。大跃进运动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造成投资率急剧上升;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全国动乱波及经济领域。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
材料二: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出自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的报告?(3分)他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怎样转移?(3分)
(2)结合课本知识,写出建国初期被“糖衣炮弹”击倒的两位共产党员干部姓名。(2分)他们在什么运动中被依法判处死刑?(2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共产党人应该怎样防止被“糖衣炮弹”击倒?(5分)


参考答案:(1)七届二中全会。(3分)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3分)
(2)刘青山、张子善。(2分)“三反”运动。(2分)
(3)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性本善是孟子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离不开正确的外交思想的指导。下列外交活动与外交方针政策不成对应关系的是?
A.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一边倒”方针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的政策
C.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结盟”政策
D.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取得重大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一种新的服装款式开始在中国出现并流行起来,这种服装款式应该是:
A.中山装
B.长袍
C.西装
D.旗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所给的时间“辛亥革命后”且是一种新款式,因为中山装为孙中山所设计的一种款式,所以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流行,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近代人们穿着的变化: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进入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有教养的象征。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