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20-01-22 00:15: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几位思想家都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应以孔子的“仁”说为基础。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材料给出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独尊儒术,可以看出二者均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前者导致包括儒家在内的先秦经典被毁灭,知识分子遭受打击;后者使得儒家确立了政治上的正统地位,但是并不是为了使禁绝其他所有的学说,只是为了使得儒学在政治上的独尊地位而已。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庄子·养生丰》中,庄子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下列主张与此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
A.“不期修古,心外无理”
B.“民之难治,以其卜之有为,是以难治”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之通义也”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是典型的辩证法思想,而“民之难治,以其卜之有为,是以难治”是老子的典型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和庄子是同属于一个学派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流派的分类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是先秦儒学的特征,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性,排除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B;;理学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对董仲舒曾“三纲五常”的继承,不是全新的创造,排除D。理学是以儒家的纲常名教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观点,经过改造后的哲学思辨化的新儒学。因此C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孟子”、“董仲舒”、“黄宗羲”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儒学发展历程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孟子“民贵君轻”,不代表他否定君主专制制度;CD两项表述“都”,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可知,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发展历程·孟子“民贵君轻”、董仲舒“君权神授”和黄宗羲“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