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20-01-21 23:52: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取火之物,向用火石……光绪乙未、丙申之际,始改用火柴,俗称“自来火”,为欧洲输入品……洗面擦身之布,旧时多用土布……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洗面去垢,曩日皆用本地所产之皂荚,自欧美肥皂行销中国后,遂无有皂荚者,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
——民国《嘉定县续志风土志》
材料二: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鲁迅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国人的日常生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8分)试分析原因(6分)。
(2)材料一中“自毛巾盛行,即下至农家,亦皆用之”的记载是否符当时的实际情况?(2分)试说明原因(4分)
(3)据材料简要分析说明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后,在饮食结构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主要原因。(7分)
(4)结合三段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自近代以来,人们群众生活变化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并简要谈谈你的认识。(6分)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泰晤士报》说,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索马里政治分析师阿卜迪拉赫曼?易卜拉欣说:“洪水来袭时,倾倒在索马里的毒垃圾,所含有毒物质渗入地下水,致使鱼类数量锐减,渔业资源遭破坏,成为催生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原因之一。”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哪种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克林顿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有何差异?为什么有此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4、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献记载
出处
孟春“毋覆巢,毋杀”
《礼记·月令》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西汉《四时月令韶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唐律》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注:“衡”,即山衡,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和保护山泽等资源),任虞以泽事……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编自陈业新《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重视和加快环境保护的认识。(15分)



5、判断题  整个世界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样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共同体形成B各国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C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D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巨大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