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1 23:52: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是
A.大街上报童手持报纸向行人叫卖
B.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C.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D.居民们排队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洋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出现的现象。故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不可能出现此种新现象。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所以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分)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三?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 ……《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该材料反映出此制度的哪些特点?(4分)
(2)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所述制度在主要目的上的共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苏渊雷)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 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范文澜)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郭沫若)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梁启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AD是评价法家的学说,法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强调法治,抑制民权;C是评价墨家的学说,墨家主张尚贤;B是评价道家的学说,道家崇尚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促进自身发展
B.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制止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说明欧洲联合主要是想促进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故本题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京剧是清代才出现的戏曲艺术,排除③;①②④都符合宋代文化的表述,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