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7 02:21:40
1、综合题 (14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思想中能体现其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主张各是什么?(3分)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 摘自岳麓版教材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5分)
2、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3、选择题 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思想一致的地方是( )
A.克己复礼
B.性本善思想
C.仁的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4、简答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1916年6月4日,天津《社会教育星期报》刊载了曲实业家宋则久撰写的《维持国货歌》:
人人尽用外国货,工人全赋闲。大利尽归外国去,钱由何处赚。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场多,闲人少,事多容易找。弟男子侄无闲人,求财借当用不着。盗贼无,乞丐少,平平安安过日子,大家想想好不好。既是中国人,应用中国货,莫谓不干己,人人应尽责。君不见,街上走的外国人,通身那有中国货,寄居本国尚如此,何况在本国。国货好,用国货,经济大发展。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救亡歌曲通过银幕、舞台、广播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逐渐形成了群众性歌咏热潮。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激发起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他们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歌曲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38年1月,“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提出“要用歌咏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把他们唱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唱响着团结抗战的激昂旋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加巩固。
—— 摘编自陈聆群《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涵的时代精神及作用。(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构筑统一的制度文化”而采取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措施。(6分,每个方面2分)
(2)材料二的《维持国货歌》反映当时群众斗争什么样的基本诉求?(1分)根据材料归纳“维持国货”的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蓬勃兴起的原因。(3分,答到任意三点即可)指出其产生的重要影响。(1分)
5、选择题 汉武帝以后,有一类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类官吏是
A.董仲舒的门徒
B.太学的生员
C.儒生出身的官吏
D.维护三纲五常的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