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7 02:21:40
1、选择题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心学强调“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理学和心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
考点:陆王心学
点评: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只要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的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是( )
A.“仁”
B.无为
C.有教无类
D.对鬼神敬而远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关注是否“伤人”而不关心财产损失情况,这明显体现了他的以人为本的“仁”的思想。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判断题:正确与错误分别用“A”和“B”表示)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朱熹发展儒家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属于封建伦理道德,故本题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属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言论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材料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皆有仁的端倪,同理而言也都有礼、义、智的端倪。正因为人心有这样的端倪,所以人性都是善的。也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修养工夫就是要寻求本心的善,只要挖掘出内心深处仁的端倪,仁德就会到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的学说与孔子相比,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圆融的程度,所有论点都相辅相成,互为依据与结论。而孟子的“四端”说,就是孟子所有学说的理论依据。因此选择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思想家 | 基本主张 |
? |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依据材料“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可知应是道家的主张,故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思想?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