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5:12:04
1、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地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情况下,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不是八大提出的;A、C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在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不是“最主要”的贡献。故选B。
点评: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哪一事件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极大震动,迫使日本急于争取中日建交( )
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
B.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题眼在于“中日建交的国际背景”。二战结束以来,由于在政治、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日本在外交上基本上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更是紧跟美国的步伐。所以,1972年促成日本急于与中国建交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故答案选择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文化觉醒的基本条件是
A.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形成
B.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D.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原因,结合教材中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文化背景是“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的出现,故A项符合题意和史实,B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相反,故选A项。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的根源和思想文化现象的推动。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或原因;②“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文艺的“双百方针”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1分)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二?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材料三?(下图漫画)“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的话,你会帮助谁?”对这一问题,网上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网友戏称:“俺会帮孔子吧,因为孔子弱。”“帮老子,老子天下第一的嘛。”“我是路过打酱油的,不关我事。”等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基本主张,(2分)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主张的提出,在当时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应?(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的基本主张,(2分),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3分)
(3)读材料三,“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的话”,你会选择帮助谁呢?谈谈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1)主张:“以德治民”。(2分)在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主张是得不到各诸侯国认同的,是不可能实现的。(2分)
(2)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2分)说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严重阻碍;封建正统思想(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3分)
(3)题目开放,没有观点禁锢。评分标准:观点明确;能有机结合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中国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
[? ]
A.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并存?
B.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C.我国的国家主权面临更大的风险?
D.中国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