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5:12:04
1、判断题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指出:“最近中国和印度曾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A 《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求同存异”方针
D 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
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
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压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康熙帝在位时间是1661年—1722年,其晚年应是18世纪早期,这时荷兰、英国已经在政治上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西方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科技、思想得到极大发展,中国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正是出于对西方文化力量的警觉,康熙帝才有“中国恐受其累”的担心。B项是在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以来的情况;C项“深入了解”对康熙来说不准确(他只是在所了解和学习);D项“巨大压力”在当时也不存在,当时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占主流。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潮流。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内容,作者主张国家政权的权威性,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养心”、“诚”、“明”是儒家的思想,其目的是维护社会伦理,A项正确;从材料中孟子的话可知C项正确;从材料中周敦颐的话得出B项;孟子所说的“心”仅指思想,陆王心学所说的“心”是万物产生本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故答案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学者说:“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的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方法虽不是单纯把材料排列,方法却不能离开史料独立的发挥功用。有些史料,非预有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不能认识,不能评定,不能活用;也有些理论和方法,非先得到充分的史料,不能证实,不能精致,甚至不能产生……”关于史料与理论和方法的关系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