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12-14 05:06: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2、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3、选择题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件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4、选择题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社会的剧烈变革   ②私学的兴盛   ③出现思想解放运动   ④各国纷争的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选择题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是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的论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强调“人欲”是“天理”产生的根本基础   
②认为“天理”和“人欲”相互依存、互相包容   
③具有关注社会现实和百姓生存的民生意识   
④与统治阶级的“天理”有一定的差别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