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4:41:49
1、判断题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恢复国民经济
④处理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③④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主要是因为( )
A.未受到列强的侵略影响,所以变化不大
B.自然灾害频繁,没有经济能力来改变自身的生活状况
C.农村的封闭落后,难以接触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D.农村的封建传统思想浓厚,难以接受西方的事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近代中国农村的风俗习惯变化较小,(1)主要原因是由于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的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少,交流少,而与外国的联系就几乎为零。(2)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的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AB表述绝对化,D从属于C项,因此选C。
点评: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概念。需要注意的是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往往容易混淆。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五年计划”,指的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l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目前“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进行。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解题的关键在于观察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农业相反,符合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故属于“二五”计划。正确答案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二?超越性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它往往是经验范围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我们人还是去追求这个答案。所谓超越性就是要为生命寻找一个意义,寻找一个比生命本身更高的意义,并不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这就是超越性。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对“人性”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2分)
(2)依据材料一对“理性”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的社会根源。(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超越文艺复兴运动的?并简要分析其根本原因。( 7分)
(4)依据材料二对超越性的解释,请你从古希腊的思想家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思想观点。(1分)
参考答案:(1)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社会决定作用.(2分)
(2)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4分)
(3)核心思想:文艺复兴 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的是理性主义思想。(2分)
批判对象:启蒙运动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高度。(2分)
政治追求:启蒙运动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2分)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18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建立,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分)
(4)苏格拉底认为道德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德性。(1分)
本题解析:。第(1)问注意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问题,“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联系所学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总结出答案。第(2)问注意“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注意分清方面,联系古希腊状况,可分为政治、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第(3)问注意回答问题的提示语“核心思想、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与文艺复兴比较回答。“根本原因”注意经济方面。 第(4)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为生命寻找一个意义”、“ 不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并结合所学相应知识回答问题。
点评:本题材料多是提示性,帮助理解要点,回答问题多依据所学知识回答,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人文主义还可以从不同事件比较考查 也可考查影响,还可依据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以下两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发展状况:
图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二:一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根据上述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工业结构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从地域分布上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又有什么相同点?原因是什么?
(3)上述对工业结构和工业地域分布的分析,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侧重点: 民国初年,以轻工业为主。一五期间,以重工业为主。原因: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力量薄弱,帝国主义垄断重工业;一五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相同点: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原因:在历史上东部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近代以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工业基础较好;沿海地区,交通条件较好。
(3)在结构上要注意保持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平衡发展;在分布上既要发挥原有工业基地的优势,又要注意东西部工业布局的平衡。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民国初期和共和国初期经济发展主题命题,内容相对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