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文化大革命”》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时间:2019-12-14 04:05: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判断题  文革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主要说明了

[? ]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B、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C、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D、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3、判断题  1980年8月,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的回答是
[?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加强现代化建设
C、加强国防建设
D、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4、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中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里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 ]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B.庆祝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有关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1976年)动乱,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指引下,现行宪法以及《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一批基本法律出台。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请回答: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所呈现的阶段特征并指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