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3:31:07
1、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居于怎样的地位?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诸如孔子提出的“仁”学;孟子的仁政思想、王道主张,民贵君轻思想,倡导“养浩然之气”的主张;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力”等思想;韩非子的治国“以法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变法革新的主张等等,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文化,皆有重大作用。几千年来,这些思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传到了邻国,以至西方。目前普遍提倡的人文精神,可以说在中国是古今有之。
(2)学习古代传统文化,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古代传统文化要有批判继承的精神,吸取其优秀部分,剔除其消极和明显的谬误内容。像孔子的讲究等级,主张贵贱有“序”,老子、庄子的消极思想和唯心部分,就不属于继承的内容。
本题解析: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界特别活跃的时期,先贤诸子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对今天提高国民素质继续发挥着积极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法国史学家布罗指出:“历史是人在时间中的科学”,这表明
A.历史就是对往事的记录
B.历史是研究往事的学术
C.历史是史学家写的,不是发生过的往事
D.历史是史学家将往事网罗殆尽的产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开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二:“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在制度构建上,“罗马的政府是十分完善的,因为自从它产生以来,它的制度就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吏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罗马共和国还设立了监察制度,监察官每年都要检查一个共和国当时实际情况,这样就把人民分配到不同的特里布(部落,古罗马的行政单位)里面去,以便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使甚至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启示之四》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 (1分)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2分)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罗马法之所以促使罗马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2分)简述其思想在18世纪的实践情况。(1分)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 (1分)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分)?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⑴选官制度:察举制(1分)。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2分)
(2)兴盛原因:罗马共和国各个机构的权力可以互相制约,防止滥用权力。(2分)
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分权制衡体制。(1分)
(3)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领导权;(1分)影响: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最高国家权力,带有深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军国主义道路。(3分)
(4)认识: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政治现代化的道路的多样性。(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西政治制度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孟德斯鸠认为罗马法之所以促使罗马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已经有了详细的讲述,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实践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相关知识得出答案。
第(4)问,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主要根据材料吸取近代化模式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学习《打开外交新局面》后,某班同学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提出了一些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B.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使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中美关系的了解。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行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72年尼克松访华被成为“破冰之旅”。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结束了中美对峙状态? B促进了中美的经济贸易
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D开始了中美的军事合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