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12-14 03:31: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①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哲学思想流派纷呈,各诸侯国为自身的发展而招揽人才,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唯物主义思想,但不能说是战胜了唯心主义。因此,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与下列图片信息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有:

①向秀丽 ②孟泰 ③王进喜④?耿长锁 ⑤?焦裕禄
A.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所统计的数量不尽相同。下列这一图片反映的是

A.史料整理
B.历史结论
C.一手史料
D.历史解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研究理论的问题,《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所统计的人口数量不同,是对史料进行的整理,并未作出相应的历史结论,也没有进行任何的历史解释,因此BD项错误,C项错误,一手史料是直接反映历史面貌的历史资料,材料明显属于二手史料,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传统的中国,士以求义为志,商以求利为本。士与商不仅道不同不相谋,而且后者为前者所不齿。但从19世纪中叶起,这种人为的界线开始模糊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气――旧式士类渗入了工商业。下列不属于新风气出现原因的是
A.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
B.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动
C.爱国主义情愫的推动
D.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动,传统的士商价值观念也发生变化,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式的士如张謇等人也开始创办工商业。这种风气的出现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无关,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下图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
A 揭露社会问题
B 表现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C 鼓吹暴力革命
D 反理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图人物分别是拜伦和托尔斯泰,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不论是烂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都是对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的社会现实不满,揭露当时的社会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