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12-14 03:27: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可见,商鞅变法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秦国崛起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属于经济作用,B属于军事作用,D属于政治作用,表述都片面化,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富国强兵,为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基础。C符合题意。?
点评: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政治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
B.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
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
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说法错误,所分土地应为无主荒地;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说法错误,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法正确;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说法错误,并未限制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说法错误,封建社会从未解决这一问题。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全面认识均田制。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但是,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保证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促使北方少数农民逐渐定居农耕;对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较大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 “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 ]
A.鸦片战争后,士绅?主张器物学习?
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
C.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
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因此ACD均正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改革的背景而不是作用,故选B。
点评:孝文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等一系列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典章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定居了下来,采用了农耕的方式,在习俗上推行全面的汉化。这些措施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融合。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