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3:27:32
1、判断题 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宣传法家思想
B.依法治国
C.富国强兵
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2、判断题 (13分)“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腾(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若南徒,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楱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请回答: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6分)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7分)
3、判断题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范仲淹改革
4、判断题 鲜卑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民族战争
D.阶级斗争
5、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意义深远,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意义
A.推动封建社会制度的形成
B.秦国通过变法渐渐富强起来
C.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D.为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