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12-14 03:03: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81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能够体现出“一国两制”的内涵,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1979年中国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这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不符;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分别是《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下图,欧元诞生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元旦,欧元正式进入现金流通。排列下列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
①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②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③欧洲共同体成立④欧洲联盟成立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B.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C.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明清之际江南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手工业发展迅速,妇女地位提高。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0分)
材料一?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材料二 黑龙江,我国最北的一个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片黑土地为国家累计提供了全国近1/2的原油、1/3的木材、1/3的电站成套设备、1/10的煤炭、1/2的铁路机车以及大量的商品粮。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4分)
(2)东北地区曾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举出1953~1957年期间,东北地区工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并分析20世纪50年代使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3分)


参考答案:
(1)历史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分);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分)
(2)成就: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3分)(3)
(3)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分)具体表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的经济困难。(任意两点即得2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可知,武汉钢铁厂开始兴建于1955年。联系这一时期经济建设起步的史实,分析武汉钢铁厂创建的历史背景。
(2)1953~1957年是我国的一五计划建设时期。在一五计划中,为了加快工业化速度,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这些大型的企业都集中在东北地区。
(3)1956年中国八大召开,在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党中央又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点评:建国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从中得出的教训和启示有: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根据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①②③④⑤具体是什么经济形态,依据产生发展演变的情况及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①是小农经济,②洋务经济,③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由此分析可知D表述有误,不合史实。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