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五)

时间:2019-12-14 02:52: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三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孙中山,民国十三年四月十二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5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在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有哪些体现?(2分)
(4)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4分)



2、判断题  下表内容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图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3、判断题  某班同学以“明清社会转型期的思想”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课题。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课题一?历史观问题
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的影响了后世的儒家。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龁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
课题二?民本主义问题
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课题三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
(1)以上两段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是否相同?分别概括其含义。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正统儒家的历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2)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同。(4分)
(3) 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4分)



4、判断题  下表是美国《纽约时报》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

新闻标题
时间
外蒙古试图赶上20世纪的发展
1959年8月3日
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
1959年11月8日
埃及学生要刷牙,学校免费提供牙刷和牙膏
1960年4月22日
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
1960年7月1日
牧童上了开罗的电视
1962年11月25日
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
1967年8月17日
西贡姑娘的服装用超短裙代替了袄代
1969年3月31日
A.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
C.文明的同质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5、判断题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外长杜勒斯曾挖苦道:“这个传说中的周恩来是何许人也?”不久,杜勒斯亲眼看见周恩来引人注目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的前沿。材料中所说的“把中国外交推向世界外交的前沿”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 届联合大
D.不结盟会议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