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10:11:18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
(1)材料一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
??
(2)材料一中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
??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
?
(4)戊戌变法“变科举”“变官制”有什么历史意义?
?
参考答案:(1)中心论点:变法最重要的在于变官制。实质内容: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2)鼓励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开办大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等。
(3)说明变法法令中“准许士民上书言事”得到了广大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和响应,反映了人们对光绪帝变法维新抱有很大希望和要求改变君主专制统治的愿望。
(4)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
B、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
C、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D、建立了取代分封制的行政区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
B.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从题干可知,商鞅,王安石都因改革而牺牲,具有奉献的精神,因此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赐爵制的开始
B.使宗室贵族失去授爵机会
C.宗室贵族仍可“衣食租税”,保留军籍
D.使秦逐渐成为“虎狼之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商鞅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取得国君的赏识
B.打击保守派和旧贵族
C.取信于民,树立新法威信
D.宣传变法思想,驳斥守旧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