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7-11 09:58: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如下:唐代为51人,宋代为267人,明代为36000人。其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妇女在经济上日益依附于男子
B.古代人口的不断增长造成的
C.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日益强化
D.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清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女子“失节事大”,强化了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所以到明代烈女节妇的人数持续增加。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中四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请回答曲线D发展到高峰的原因包括

①中共合理调整工商业政策的推动?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推动?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不准再问我:最近过的怎么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本是打算搜狗,结果看到猫扑”等网络经典流行语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创作的网络经典流行语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开始流行开来。这反映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
点评: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是社会的缩影,要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受到唯物史观教育。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开洋村拦截邻村中村在后山上取水的水源,将水引入本村,导致中村枯水期断水。由此,两村发生旷日持久的水事纠纷。中村110名农民对县政府不认真处理这起水事纠纷的行为深感不满,以“不作为”为由将县政府告上法庭。这一事件的法律依据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  )。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D.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都是属于公有制性质。但是这三种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