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7-03 03:32: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人文主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启蒙思想;致良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西方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人性,所以是释放人欲,古代中国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是压制人欲,如存天理,灭人欲。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方传统儒学和西方人文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如下表所示(部分)

年份
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
1966年
2534亿元
+317.3%
558.7亿元
+24.4%
1967年
2104.5亿元
-10%
419.4亿元
-25%
1968年
2015.3亿元
-4.2%
361.3亿元
-13.9%
阅读上面的表格,指出导致后两年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B.国际形势紧张,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备战
C.“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D.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文革”爆发后,使“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使工业总产值和国家的财政收入骤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天津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1915年天津第一家大型机器面粉厂诞生,1917年天津最大纱厂之一的华新纱厂建成,1919年近代中国最大的制碱厂诞生。促使这一时期天津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变革?②欧洲列强因一战无暇东顾
③官僚资本的积极扶持?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官僚资本的积极扶持”明显不符合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所以凡是含③均错,故选C。另外①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变革、②欧洲列强因一战无暇东顾、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升也符合材料中的几个时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资本输出加剧,扩大了资金来源
C.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D.外商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2、3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6分)
2. 北京同仁堂历经了几代兴衰,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以及民族制药业发展史的缩影。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根据企业的历史发展阶段,指出企业的性质。(3分)
北京“同仁堂”的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69年
清康熙八年,乐显扬(浙江宁波人)创办同仁堂药室,后代乐凤鸣在1702年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1907年以后
乐家人开设的分号遍布全国,如乐仁堂、沛仁堂等30多家
1954年
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1979年
同仁堂的厂、店牌号得以恢复
1997年
由集团公司6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
2001年
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在海内外信誉卓著。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同仁堂得以发展的社会条件。(6分)


参考答案:1. 共同原因:政府实行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社会上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给满分)
2. (3分)
阶段划分
企业性质
1669~1907
私营手工业(1分)(言之有理可得分)
1907~1954年以前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分)
1954年至今
①1954~1997年
②1997年至今
社会主义企业(1分,写对一个即可)
①国营(有)企业
②股份制企业
3. 社会条件: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放与世界接轨。(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给满分)


本题解析:1.第2、3阶段分别是指19世纪末和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先后得到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同原因:政府实行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社会上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2.根据时间阶段分析,1669年处于清朝前期,属于私营手工业;1907年处于近代中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4年至今属于社会主义企业,由国营(有)企业转为股份制企业,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3.注意时间限定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是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多角度分析展开,如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放与世界接轨。
点评: 一、读-解题基础
  1、阅读教材正文和设问
  第一遍要细读,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①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提取有效信息。②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③确定能力考查的方向。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要特别注意说明性文字。
  (1)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和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的原文一般很长,试题中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次要的,两边所剩的肯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解题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必将两者分开。)
  1、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的具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入读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3、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设问到材料,再从材料到设问,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三、答-回归问题
  1、解答好每一个问题是关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解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它总是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考虑,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面,力求全面准确。
  2、坚持“论从史出”。即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同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得出结论。特别是对观点错误的材料,更要注意辩别,认识和批判,注意分析材料作者的阶级立场及其对历史事件的主观判断。
  3、注意得分点。试题的得分点与要点有关。如果某一问3分,很可能这一问有1个或3个要点;如果某一问4分,很可能要求答2个或4个要点。
  4、论点明确,简明扼要。材料解析题每问只有1分或2分,所以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讨论,即令是深入分析也不必像答问题那样展开论述,详加说明。答案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