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7-03 03:24: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3分)雅典民主政治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利。?
材料二?美国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每州众议员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两年。国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宣战权等。
——美国1787宪法
(1)依据对材料二的理解,概括说明材料一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 (3分)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选举法规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国务院
?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

国务
委员
共产党
?1
? 3
?29
? 1
? 2
?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
0
?3
宋庆龄(女)等
?
27
?
0
?
2
?
6
(2)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4分)
(3)简要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中的人民代表大会与公民大会的异同(4分),由此得出什么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3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多党合作制度。(4分)
(3)同:都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和决定一切国家大事: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2分)
异:(2分)
?人民代表大会
?公民大会
?代议制民主
?直接民主
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民主广泛性
只有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答出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争政和奴隶主阶级民主专政,适当加分,但不能超过本题最高赋分)
?认识:不同社会制度,民主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但对民主的理解有相同之处,即民主意味着公民一律平等,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2分)


本题解析:见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历史典故与历史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①鸡鸣狗盗?②请君入瓮?③风声鹤唳?④程门立雪
A.春秋战国—唐朝—魏晋南北朝—宋朝 
B.春秋战国—明朝—五代—宋朝
C.汉朝—唐朝—魏晋南北朝—明朝   
D.汉朝—明朝—五代—宋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的是历史典故的记忆,其中①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②是在唐朝时期③是魏晋时期④是宋朝时期,所以正确的是A .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大化改新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这里“飞跃”的实质是
A.建立了天皇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打破了氏族豪族的特权
D.确立了封建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各选项,A、B、C三项的飞跃仅限于制度的完备或斗争的胜利,而D项涉及到社会制度的演进,故选D项。
点评:大化改新是645年发生的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豪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皇帝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在经济上实行班田制等,在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生产的发展,促使很多豪强地主贵族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随着封建兼并的进行,到10世纪中期,农民大批破产,庄园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已无田可班,班田制被废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二?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
材料三?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4分)
(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5分)
(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核心思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2分)
危机:汉唐儒学的僵化(或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2分)
(2)认识: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2分)
因素: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束缚人性。(3分)
(3)观点: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2分)
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1分)


本题解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材料一中概括出“二程”的核心思想,“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提炼出万物都有规则秩序,“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提炼出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对于宋时儒学面临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从材料一中提炼出李贽对人性有着认识,抓住几个“千万人”各不相同,“因材而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即可解答;要解答李贽的认识所产生的时代因素,从政治的专制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上理学僵化等几个方面解答即可。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从材料三作者认识中分析出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抓住“关于‘礼’的设想”, 说明作者认识到戴震等人在坚持原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提出新的规范社会秩序的内容,“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 ……。”作者还认识到戴震等人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儒学思想发展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或紧跟时势的要求。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1915年,在巴拿马泛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公司生产的白兰地、红葡萄酒、雷司令等产品荣获金质奖章。当时以张裕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下列有关“短暂的春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结果
B.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酿酒业
C.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D.使中国民族工业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1915年(“一战”时期)以张裕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短暂的发展,内部原因是中华民国成立后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外部原因是“一战”期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结合史实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此时是1915年清朝已经灭亡,B D两项表述也不符合史实。
点评:材料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掌握。高考试题重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以下发展阶段的考察: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一战期间﹚;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