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3:02:02
1、判断题 材料一、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引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材料二、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许多顾忌。?
──引自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材料三、我们党当前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站在自卫立场上,粉碎国民党进攻,保卫解放区,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
──引自毛泽东1945年11月7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
材料四、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引自1949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言论是指什么时期的事?(2分)
(2)据材料二说明,既然毛泽东说“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仍要如材料一那样让步?(4分)
(3)材料二中毛泽东说“蒋介石不能不有许多顾忌”,是指哪些“顾忌”? (4分)
(4)材料三中毛泽东为什么仍说要“争取和平局面的出现”? (4分)
(5)材料四中毛泽东的出发点和目的何在?(4分)
(6)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毛泽东的言论证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l)1937年七七事变后。(2分)
(2)因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虽然反共,但迫于全国人民压力和日本侵略加剧被迫抗战;另外,中共是“受南京中央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指导”,而不是领导。(4分)
(3)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内战尚有困难。(4分)
(4)内战爆发,但国共关系尚未完成破裂,蒋介石还未关闭和谈之门,因此中共一面自卫,一面继续争取和平民主局面。(4分)
(5)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同意谈判。以八项条件为基础,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国内真正和平。(4分)
(6)中共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愿望和斗争是真诚的、一贯的。 (2分)
本题解析:本题整体的难度不大,考查的基本上是教材的原文内容的识记。(l)根据“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可知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当时处于的阶段。因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考查了国共内战的背景,结合当时的背景,迫于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内战尚有困难。(4)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内战时期的政策,中共一面自卫,一面继续争取和平民主局面。(5)根据材料“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可知其目的是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同意谈判,实现国内真正和平。(6)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的内战的政策和态度,结合教材知识,可知中共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愿望和斗争是真诚的、一贯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 年4 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 今天(1940 年2 月20 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思想:梁启超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认为应该通过兴民权、开国会、定宪法从而限制君权、政府的权力(或者答维新变法以实行君主立宪)。实践:与康有为一起领导戊戌变法;支持清末预备立宪。
(2 )特点:认为宪政就是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争取民主宪政与抗日救亡相结合。进步意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露蒋介石集团的反共独裁阴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任意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应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 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毛泽东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
(3)材料二中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5)说明材料一和材料四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怎样的个人品质?
参考答案:(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形成时期:井冈山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成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成熟时期:延安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成果: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3)《论十大关系》。
(4)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5)体现了个人的高风亮节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品格;摆正了个人与党的组织、党的领导集体的关系;反对个人崇拜的庸俗之风。
本题解析:(1)从材料“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 到了成熟的地步了”和材料“ 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熟时期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写下《新民主主义论》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3)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建国后,根据国情进行探索,写下了《论十大关系》著作。(4)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它们与毛泽东思想是一以贯之的。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5)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只要方向正确,就可给分。
点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均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都是以实事求是作为理论精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这三大思想形成的过程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③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④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