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7-03 02:28: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C.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遍建立中小学
D.《义务教育法》颁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法》颁布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周谷城学术精华录》:“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
B.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
C.历史教学与真实历史的关系
D.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在儒学发展过程中,其思想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为:()
A.战国时期,蔚然大宗
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宋明时期,理学形成
D.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着重考察学生对于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具体特征的掌握,检验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年米,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孔子学院,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学:在当今世界再次焕发出巨人的生命力。(13分)
材料一?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
材料二?伏尔泰(1694-1778年),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义说,主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四?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发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楔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韵财富观?‘(2分)
(2)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鲁迅的什么思想? (1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儒学对韩国民族精神的影响。(2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财富观:重义轻利;安贫乐道。(2分)
(2)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1分)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的精神;他还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2分)
(3)思想:对儒学的批判。(1分)原因:儒家传统道德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其提倡的纲常伦纪与西方民主思想相对立:北洋军阀倡导“尊孔复古”。(2分)
(4)集体意识;自强不息的精神。(2分)
(5)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塑造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也带来了禁锢思想,压抑人性,封闭保守的消极影响。(3分)


本题解析:(1)关键要读懂材料的文言文。孔子是没落贵族的代表所以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2)抓住二者的主要思想内容,二者思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材料出自《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化运动时的代表结合这一时代特征回答第二问,鲁迅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据此来回答第一问。
(4)结合材料回答。
(5)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C.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几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前面意思是:放弃最高学问和渊博知识,有利于民智百倍。弃绝仁义,民众才会恢复慈孝。弃绝奸巧投机,才没有盗贼。后面意思是:使人民对他们的吃食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的住宅感到安适,对他们的习俗感到满意。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而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往来。因此选B。
点评:从高考的角度看,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