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7-03 02:23: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程朱理学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本身不准确,程朱理学本质上是儒学,而儒学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早在西汉就已经确立;C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意思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材料无关,而且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A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儒家思想开始逐渐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在下列哪一时期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宋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作“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④不对,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时期。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位先秦思想家曾有如下评论:齐桓公致力连击诸侯,设法合作维持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行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形天子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该思想家应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材料以齐桓公、晋文公的相关史实为例,阐述了维护封建秩序就是正道的国君,而僭越礼制则是诈谋的国君,体现了先秦思想家维护周朝的礼制的思想。儒家思想中主张克己复礼,符合材料信息,所以本题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材料的史实,故不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