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9 12:35: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29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李鸿章语《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求者,何必夷人?何以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歧是什么?双方的根本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2)与中国洋务运动同时,世界史上还发生了哪些改革(列举二例),结果如何?(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出了洋务运动?为什么结局都是失败的?(4分)



2、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 材料二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 材料三 革命的目的是为民谋幸福,囚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至美的国家。
?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指出上述材料代表了近代哪些政治力量和派别的观点?从作用或影响方面说明上述观点代表的近代不同阶段历史进步的方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这一系列思想变化给后人的深刻启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 ]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
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



4、判断题  “守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过去我们总是强调二者的同一性。但从两者的冲突,争论之尖锐程度来看,光说这一点是不全面的。”文中“两者的冲突”是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
[? ]
A、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
D、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



5、判断题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进步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现象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