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6-29 11:35: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被暗杀表明?(?)
①改革遇到很大阻力?
②亚历山大二世是农奴的“解放者”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其改革措施是基于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的,并不是真正的解放者。纵观历史发展进程,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
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生易错选D或A。原因是:不能最大限度地全面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不能结合所学知识,和选项一一对照。
运用排除比较法解题。从材料中归纳,无②项“奖励耕织”内容。根据“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得出“废分封,行县制”,根据“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得出“废井田”,根据“平斗桶权衡丈尺”,得出“统一度量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识见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烈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
?
(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


参考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触动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的历次革命运动。
(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三?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认为北魏政权的衰落和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7分)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哪种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5分)


参考答案:(1)思想:重农抑商。(1分)
影响: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为后来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重农抑商政策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基本国策,有效维护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6分)
(2)措施:均田制。(1分)
原因:百姓贫困;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兼并现象严重。(3分)
(3)观点:同意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衰落和灭亡缘于“汉化”政策。(1分)
依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4分)
观点:同意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1分)
依据: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等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第二小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积极从对秦国统一六国以及对封建社会影响角度分析,消极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下诏均给天下民田”的信息可以归结出答案;第二小问同样依据材料概括,依据材料二中“?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3)问属于开放题型,属于历史观点评述题,作答时先说出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给出相应的论据,同意赵翼的观点从“汉化”导致本民族内部分化及国力衰微的角度作答;同意黄仁宇的观点从经济、政治以及民族关系视角组织答案。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明治维新前,日本倒幕派代表久坂玄瑞说:(推翻幕府)“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文中“草莽志士”的核心力量是
[? ]
A.农民
B.新兴地主
C.高利贷商人
D.中下级武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