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0:46:09
1、判断题 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发布的文件中写道:“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此言论在当时有利于
A.“一国两制”的制定
B.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三通”的实现
2、判断题 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理解不准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最高的国家利益
B.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3、判断题 毛泽东早在1919年11月发表文章号召青年男女:“你们自己的婚姻,应由你们自己去办。父母代办政策,应该绝对否认。”对该文章发表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社会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②中国社会从传统纲常伦理到家庭成员的自由平等?③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婚姻崇尚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残余存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4分)
材料二?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二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3)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6分)
(4)综上,谈谈古今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2分)
5、判断题 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末,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持续上升的原因是( )
A.纽可门蒸汽机的发明
B.改良蒸汽机得到推广
C.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D.能源消费的日趋单一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