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9 10:43: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一贯奉行决不妥协的政策。“决不妥协”是指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②必须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③凡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④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组合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我们党对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是:坚持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所以②错,可以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教材封面的文字“彻底埋葬帝修反”可以判断该时期是“文革”时期,这一时期民主、法制遭受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为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B体现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是1952年,肯定是为了“一五计划”的;D是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文化教育政策。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文革时期的教育方针,文革时期教育呈现出极左的现象,学生停课,主张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教育事业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1977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几组词汇,出现在“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一国两制
B.上山下乡红卫兵走资派
C.人民公社大炼钢铁反右倾
D.银元之战解放三大改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1分)
(2)材料二认为几千年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是什么制度(1分)指出秦朝和元朝这一制度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的主要表现。(2分)
(3)材料三中台湾同胞的悲愤是因何年的什么事件?(2分)而国民党元老写下的《望大陆》又因何而起?(1分)
(4)材料四体现了中央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态而制定了什么方针?(1分)
(5)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功绩:灭六国、统一中国。(1分)
(2)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表现: 秦朝:郡县制;(1分) 元朝:行省制。(1分)
(3)事件:1895年,《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日本。(2分)
原因: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1分)
(4)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
(5)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只有实现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好的制度(政策)是维系和推动统一的重要条件。?(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六王毕,四海一”可以看出,颂扬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这一事件。第(2)问,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为加强自己的统治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一直被沿用;联系史实可知,秦朝在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元代在地方实行的是行省制度;第(3)问,结合材料当中“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割台湾岛给日本;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败逃台湾造成了今天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第(4)问,从材料中“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可见大陆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第(5)问,结合材料进行总结即可,可以从统一是历史的潮流,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只有实现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好的制度(政策)是维系和推动统一的重要条件等等角度来回答。
点评:关于祖国统一这一考点要重点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
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②“一国”是“两制”的基础,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③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处理某些涉外事务;④有宪法和法律保证,有实行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