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06-29 10:29: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作;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1981年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
A.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



2、判断题  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正式要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调查并裁决欧盟对华皮鞋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是否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这一现象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贸易体系具有
A.自由化
B.规范化和法制化
C.市场化
D.政府化



3、判断题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判断题  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王朝统治时间简表(表中年数包括统一王朝形成时间)

王朝

汉(含新)
西晋





合计
统治
年数
15
425
51
38
289
97
277
267
1459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有人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请论证此观点。(10分)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民族结合而成的多民族国家。

?


?
?
(2)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的主要变化是什么?(2分)促进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记》
(3)材料三中,康熙帝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采取了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4分)
(4)材料三肯定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试以隋唐为例,简要加以说明。(6分)



5、判断题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page- ]

1、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1971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1980年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作;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1981年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1984年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
A.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社会合作,作出了贡献。A不对,联合国是全球性组织而非区域集团;B不对,没有突出与联合国有关;D在题干中更无法体现。
点评:解答图表型选择题,一是审清设问规定,明确取舍要求,把握题目所规定的答题方向。二是判别数、线变化趋势,确定信息内容,通过图表材料呈现出的数字或曲线的变化,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判读图表标题所表达的变化内容,判读横向与纵向的变化关系,判读图表间的内在联系。三是提取图表中的有效信息,找出图表的核心内容,对判读分析出的材料信息进行全面有效地提取;注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把感性的直观表象转化为理性的思维概括;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和提取有效信息;变静态观察为动态分析,并从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中探寻出其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正式要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调查并裁决欧盟对华皮鞋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是否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这一现象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贸易体系具有
A.自由化
B.规范化和法制化
C.市场化
D.政府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后两者指的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 新审查处理,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特权和影响逐步肃清,然后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王朝统治时间简表(表中年数包括统一王朝形成时间)

王朝

汉(含新)
西晋





合计
统治
年数
15
425
51
38
289
97
277
267
1459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问题,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有人说“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请论证此观点。(10分)
材料二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民族结合而成的多民族国家。

?


?
?
(2)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的主要变化是什么?(2分)促进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记》
(3)材料三中,康熙帝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采取了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4分)
(4)材料三肯定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试以隋唐为例,简要加以说明。(6分)


参考答案:(1)在封建社会中,统一王朝统治时间长达1400年;元明清延续统一。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4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统一王朝管辖的疆域越来越大;统一王朝统治的人口越来越多,统一王朝辖区内生活的民族越来越多。(6分)
(2)变化:由若干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原因:①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使彼此之间的差异缩小);②五代十国以来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③蒙古的崛起。④蒙古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正确。(言之有理给分,但不超过6分)
(3)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4分)
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4分)
(4)统一有利于国内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将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在统一的环境里,隋朝出现“开皇之治”,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统一的国家管理更加复杂,可以促进制度的创新,在统一的历史条件下,隋唐时期创立和发展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新制度。统一有利于大型公共工程的兴建,隋朝修筑了大运河。统一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治理,隋唐时期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有很大的发展。统一有利于国内务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在统一的隋唐时期,汉族与回纥、南诏、吐蕃关系密切,交往增多。统一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声望,扩大国家的影响,唐朝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和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等,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任三点6分)


本题解析:(1)中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开始,至1912年清宣统帝退位,持续时间近两千年。从表中数据可知统一时间的长短、持续统一的封建王朝,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的盛世皆出现于统一时期。第2小问首先要判断观点的正确与否,然后从疆域、人口数量、少数民族数量等方面分析说明即可。
(2)图一反映的是金、西夏、南宋等政权的对峙形势;图二则是元统一之后的形势图,因而可从中总结出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的主要变化;分析原因时可从地区间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少数民族蒙古的崛起及其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等方面入后分析。
(3)第1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小问可从对两地联系的加强、对台湾及对海防的影响等角度作答。
(4)结合盛世局面的出现、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大型公共工程如大运河等的修筑、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加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角度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塞罗强调“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说明两人均主张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关系好坏对个人及社会均有重要影响,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含义明显与材料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9/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