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0:29:06
1、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1971年 |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
1978年 |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
1980年 |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作;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
1981年 |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
1984年 |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
1988年 |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 |
2、判断题 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正式要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调查并裁决欧盟对华皮鞋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是否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这一现象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贸易体系具有
A.自由化
B.规范化和法制化
C.市场化
D.政府化
3、判断题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判断题 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王朝统治时间简表(表中年数包括统一王朝形成时间)
王朝 | 秦 | 汉(含新) | 西晋 | 隋 | 唐 | 元 | 明 | 清 | 合计 |
统治 年数 | 15 | 425 | 51 | 38 | 289 | 97 | 277 | 267 | 1459 |
5、判断题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page- ]1、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1971年 |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
1978年 |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
1980年 |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工作;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
1981年 |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
1984年 |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
1988年 |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与联合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社会合作,作出了贡献。A不对,联合国是全球性组织而非区域集团;B不对,没有突出与联合国有关;D在题干中更无法体现。
点评:解答图表型选择题,一是审清设问规定,明确取舍要求,把握题目所规定的答题方向。二是判别数、线变化趋势,确定信息内容,通过图表材料呈现出的数字或曲线的变化,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判读图表标题所表达的变化内容,判读横向与纵向的变化关系,判读图表间的内在联系。三是提取图表中的有效信息,找出图表的核心内容,对判读分析出的材料信息进行全面有效地提取;注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把感性的直观表象转化为理性的思维概括;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和提取有效信息;变静态观察为动态分析,并从各种现象的动态变化中探寻出其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正式要求世贸组织设立专家组,调查并裁决欧盟对华皮鞋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是否违反国际贸易规则。这一现象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贸易体系具有
A.自由化
B.规范化和法制化
C.市场化
D.政府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A,“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后两者指的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 新审查处理,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特权和影响逐步肃清,然后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孙中山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王朝统治时间简表(表中年数包括统一王朝形成时间)
王朝 | 秦 | 汉(含新) | 西晋 | 隋 | 唐 | 元 | 明 | 清 | 合计 |
统治 年数 | 15 | 425 | 51 | 38 | 289 | 97 | 277 | 267 | 1459 |
参考答案:(1)在封建社会中,统一王朝统治时间长达1400年;元明清延续统一。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4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统一王朝管辖的疆域越来越大;统一王朝统治的人口越来越多,统一王朝辖区内生活的民族越来越多。(6分)
(2)变化:由若干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原因:①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向边疆地区扩展,使彼此之间的差异缩小);②五代十国以来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③蒙古的崛起。④蒙古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正确。(言之有理给分,但不超过6分)
(3)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4分)
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4分)
(4)统一有利于国内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将促进国家繁荣富强,在统一的环境里,隋朝出现“开皇之治”,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统一的国家管理更加复杂,可以促进制度的创新,在统一的历史条件下,隋唐时期创立和发展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新制度。统一有利于大型公共工程的兴建,隋朝修筑了大运河。统一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治理,隋唐时期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有很大的发展。统一有利于国内务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在统一的隋唐时期,汉族与回纥、南诏、吐蕃关系密切,交往增多。统一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声望,扩大国家的影响,唐朝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和外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等,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任三点6分)
本题解析:(1)中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开始,至1912年清宣统帝退位,持续时间近两千年。从表中数据可知统一时间的长短、持续统一的封建王朝,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的盛世皆出现于统一时期。第2小问首先要判断观点的正确与否,然后从疆域、人口数量、少数民族数量等方面分析说明即可。
(2)图一反映的是金、西夏、南宋等政权的对峙形势;图二则是元统一之后的形势图,因而可从中总结出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的主要变化;分析原因时可从地区间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少数民族蒙古的崛起及其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等方面入后分析。
(3)第1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2小问可从对两地联系的加强、对台湾及对海防的影响等角度作答。
(4)结合盛世局面的出现、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大型公共工程如大运河等的修筑、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流的加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角度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这反映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是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塞罗强调“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说明两人均主张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关系好坏对个人及社会均有重要影响,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含义明显与材料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