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0:28:45
1、判断题 在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A.欧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盟
D.亚太经合组织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 民国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工厂数 | 17 | 37 | 37 | 50 | 33 | 34 | 29 | 23 |
? | 每厂平均纱锭数 |
外商企业 | 51664/厂 |
华商企业 | 23686/厂 |
? | 年产百万吨以上 | 年产10万~99万吨 | 年产1万~9万吨 | 年产1万吨以下 |
外商企业 | 100 | 88.5 | 41.1 | 0 |
华商企业 | 0 | 11.5 | 59.9 | 100 |
江苏 | 直隶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奉天 | 湖北 | 陕西 | 黑龙江 | 广西 | 其他各省 |
155 | 4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3 | 1 | 0 |
3、判断题 1935年,山东人郭尧庭在天津经营文具店,所经营的墨水都是进口货。1942年,该店研制生产出国产普通纯蓝墨水,开始以“丽得”牌命名,后来考虑此牌名有崇洋色彩,遂在他们研制成功鞣酸铁墨水后,于1945年创立“鸵鸟”品牌。上述信息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企业发展得益于“短暂的春天”
B.体现了郭尧庭先生爱国精神
C.由此打破了列强对华商品的垄断
D.天津商业环境好于山东
4、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
——摘自凤凰博报
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摘自《当代中国政治史》
(1)材料一中的“窑洞对话”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些意识?(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并分析变化所反映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9分)
5、判断题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