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9 10:20: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6年秋,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一次比较成功的探索,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回答:
(1)试结合过渡时期的历史内容分析作出有关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这一科学论断的依据。
(2)八大提出了哪些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
(3)后来这些方针和设想并没有认真贯彻和落实。举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违反八大精神的主要事例。
(4)分析八大方针和设想未能认真贯彻和落实的原因


参考答案:(1)①对敌斗争的任务基本完成。建国之初,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通过追歼残敌、土改和镇反,阶级敌人已基本被消灭。②人民政权已巩固。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地方政权不断建立并巩固,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加强了民主和法制。新中国外交成熟,国际威望提高。③社会经济领域有根本变化。建立了国营经济,恢复了国民经济,发展了农业生产,破除了工矿业内的旧生产关系。一五计划进展顺利。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和巩固了。(2)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即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3)一是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二是发起了严重违背客观规律的“大跃进”运动;三是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论断;四是大搞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的人民公社运动;五是错误地发动反右倾斗争。(4)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和国际环境恶化。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因果分析能力。第一问其实就是概括分析1956年八大召开前的背景条件,从政治、经济、外交和主要矛盾的解决四个方面来归纳。第二、三问实际上就是归纳概括八大的内容和50年代后期左倾错误的史实。第四问要从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来分析,比如国内经济文化的极端落后、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国外美帝包围。以及主观上去分析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8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公元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
————根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

材料二:早期的耶稣会传教士,特别是利玛窦神父,敏锐地看到中国人的数学知识虽然并不落后,却未能将其应用在诸如天文学这样的领域。不过,耶稣会传教士确实希望唤起中国人对欧洲科学的兴趣,并借此发展传教活动。
————瑞尔《寻找文化的契合点——论早期天主教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方式》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顾立雅《孔子中国之道》
材料四:嗟予小子无学,顽陋不足以言革命独立之大义。兢兢业业,谨模拟美国独立之义,约为数事,再拜顿首,献于我最敬最亲爱之皇汉人种四万万同胞前,以备采行焉如下:……
一、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
一、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一、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
一、各人权利必要保护。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而各假以权,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一、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迨其既得安全康乐之后,经承公认,整顿权利,更立新政府,亦为人民应有之权利。
————邹容《革命军》
材料五: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05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止2009年11月,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地区。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成为天安门地区的又一个标志。
————上述材料均摘自互联网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莱布尼茨盛赞中国儒学的原因,并指出伏尔泰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理由。(6分)
(3)材料四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8分)
(5)综合上述材料,不同文明的交融对我们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我们党进一步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并且提到同国民党实行第三次合作。在党的台湾问题新方针指导下,对台工作曾取得一定进展,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联合国考虑。”
材料三? 2008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温,包括台海两岸‘大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四?“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作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由来,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2)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怎样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实际,两岸基本实现“大三通”的意义。
(4)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参考答案:
(1)由来:解放战争,蒋介石失败,退居台湾。
阻碍因素:①美国的介入②文化大革命干扰③台独势力
作出的努力:《告台湾同胞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提出、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反分裂国家法》、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
(2)表现:从武力威胁、干涉内政向欢迎两岸实现大三通转变
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美国霸主地位的削弱。
(3)意义:①方便了两岸人们的生活?②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有利于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④有利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4)①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②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③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④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以热点问题:台湾问题为考察点,涉及了台湾问题的由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的变化及原因,“大三通”的意义,和两岸统一的原因展望。题目关注热点,基础知识突出,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泛,是一道很好的综合性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推动力是
A 苏联的解体?B 新科技革命
C 市场经济体制?D 跨国公司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