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0:14:36
1、选择题 黄宗羲与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学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2、选择题 明末清初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知识分子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经世致用”,这种现象
A.是专制政治暂时弱化的结果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是知识分子反思晚明理学空谈心性之弊端的结果
D.是西方启蒙思想传播的结果
3、选择题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这一时期文化巨人迭出,其中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是
A.不满社会现实,要求重建社会道德
B.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C.关注人与社会,洋溢着理性精神
D.为当时执政阶层推崇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2分)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中“理性”与材料一中“天理”有何区别?(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在反封建的主张和作用方面有何异同?(8分)
5、选择题 明清三大思想家是指
①李贽
②顾炎武
③黄宗羲
④王夫之(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