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06-28 12:36: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优秀”应该指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从“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央集权制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明孔子倡导的是一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图6反映了?

图6? 2009—2010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较
①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
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发达经济体
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图6的数据中比较,金砖五国的经济增长率都高于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大,应选②④;金融五国中,南非、俄罗斯的增长数据不能体现①项;③项“区域集团化”不能从材料数据中得到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盟约第十条规定:“盟约会员国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会员国之领土完整及现有之政治独立,以防止外来侵略。如遇此种侵略或有此种侵略之任何威胁或危险之时,行政院应筹履行此项义务之方法。”
——摘自《国联盟约》
材料二:《联合国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身历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的宗旨。(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联相比联合国的宗旨有哪些新发展?并为此做出哪些主要贡献?(11分)


参考答案:
(1)国联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2分),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2分)。(共4分)
(2)发展;发展国际问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I重视发展社会和经济;构成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3分)?
贡献:成立安理会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特别是近年来的维和行动尤为有效;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提出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基本内容;通过《给与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推动非殖民化过程;成为第三世界争取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合法舞台。(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是
①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②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④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局面,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开始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思想上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①②③④说法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答案选A。
点评:儒家思想起源于我国春秋晚期,为孔子所创,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大宗,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享受特殊礼遇,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一种思想能否成为正统思想关键在于其能否迎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而不在于其本身有多么正确。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法家和道家学说主体地位的变迁中得到说明,其实儒家学说,法家学说和道家学派就其主张而言都有去合理性,他们也有相互吸收和融合的地方存在。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