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8 12:36: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刘少奇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B.文革的全面发动.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说明当时法律的权威和民主的保障受到严重的破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教学情境和过程的安排,并不预先显示出他已经知道答案,而是带着许多问题去探讨。当学习者得到一个暂时答案时,他就进一步提出问题去检验其正确性。……他似乎总是在思考自己的方法,总是不断地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教学方法。”这里所描述的是
A.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B.程朱理学倡导的“格物致知”
C.苏格拉底“助产术”式的教育
D.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理解能力。首先本题的材料围绕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设计和安排,所站的立场始终是在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所以C项的内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
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分)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8分)(1)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变革,有助于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带动服饰变化。(2分)
(2)同:发生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辫子和礼拜帽都被视为旧时代的象征;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意在加速社会变革。(4分)
异:前者侧重于改变传统习俗以利于学习西方;后者主要针对国内民族压迫。(2分)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土耳其改革,以服饰变化体现社会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第(1)问注意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不是只说一个方面,并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第(2)是中土相似事件的异同,要注意找出二者之间的可比点,这是做题的关键,可以从时代背景、手段和方式等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4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牟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l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2分)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1分)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特征:对抗。(1分)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
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分)
(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1分)特点: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2分)
(4)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可以依据材料中“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等信息可推断出当时中美之间敌视的立场,原因分析可以从两方面归纳,即根本原因(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和现实原因(采取何种社会制度);第(2)问,解题时注意把握关键词:“20世纪70年代”“较正常的关系”即归纳70年代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即可;影响的分析需要首先考虑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其次分析归纳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第(3)问,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由材料可知材料从中美关系的合作与冲突相交织反映近年来中美关系的态势,由此可以归纳出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次类题目,需要结合上面问题分析,围绕材料主题分析归纳,初六中美双边关系应以合作、协商为主题展开论述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一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该著作最有可能是

[? ]
A.《新全球史》
B.《资本主义史》
C.《西方世界的兴起》
D.《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