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6-28 12:24: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产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
D.汉人生活鲜卑化——促进民族融合,为全国统一奠定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 约他出兵决战。信中大意是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公元949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放弃鲜卑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推进均田制,采用汉族农桑经济。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
A.数典忘宗
B.导致鲜卑族消亡
C.崇拜汉族文化
D.学习先进文明



4、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
A.佛教的传人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
——《苏氏演义》卷上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