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8 12:18: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这反映出?(?)
A.皇权至高无上
B.皇位不可僭越
C.皇帝独尊
D.宗法制无孔不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皇帝制特点辨别。皇帝制的特点:皇权至上、皇帝至尊、皇位世袭。显然题干中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属于皇帝独尊,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材料四?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2分)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2分)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2分)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2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方针:“一边倒”。(1分)?出发点:巩固国防和恢复经济。(2分)
(2)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作为: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2分)
(3)填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分)
(4)变化: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意识形态化到求同存异)。(2分)
核心:国家利益。(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就已启动。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曾被两次世界大战打断。直到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才加快发展,最终形成。
请回答:(10分)
1)你认为,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全球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作用,因此在布拉格召开的世界银行年会和欧盟召开的高峰会议期间,都发生了一部分反全球化的示威者与军警冲突的骚乱。请分析这些人士为什么要反对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
1)信息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特别是网络化的普及,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提供了技术条件;国际格局的演变和美苏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各种跨国公司的建立,关贸协定的签订和WTO的成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2)这些人士中的绝大多数反对的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主宰了全球化,造成了分配严重不均,南北经济差距扩大。(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图片中的服装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有可能穿在国人身上的是

A.中山装
B.旗袍
C.长袍
D.列宁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民国成立后出现的服饰是A和C,而长袍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服饰,到新中国成立后列宁装涌入中国,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与方位词相关的概念,如“南北对话”“东方”“西方”等,这些概念看似方位概念,其实包含了政治、经济内涵。二战后“西方”的本质内涵是
[? ]
A.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欧美发达国家
C.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D.以美国为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