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2:13:13
1、判断题 西方国家流行这样的谚语“一等企业卖理念,二等企业卖技术,三等企业卖服务,四等企业卖产品”。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面对全球化的趋势 ,我们应该
[? ]
A.不用理会,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强化制造业
B.关注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独.家科学技术,尽快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C.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要用西方的产品与理念
D.保持心灵的自由与和谐,西方的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当前印度的经济状况是
①已经建立起部门齐全的工业体系?②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
③科技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④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印度经济并未出现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故排除④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一位资本家问道:“我现在开工厂,有剥削,是有罪的。我还准备多开几家,那不是罪更大了吗?”刘少奇回答:“你开的厂是有剥削,你用剥削来的资本再开几家厂,将来交给国家……这样的剥削是有功的。”刘少奇的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剥削有功论”,被极大歪曲和非议。刘少奇的回答体现了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 )
A.放任
B.保护
C.赎买
D.监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建国初期,我国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所以刘少奇的回答体现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保护,通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0分)【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腐,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剖,然声教所暨,皆逮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5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其民族政策的进步性。(3分)
(3)综上材料,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帝王?(2分)
参考答案:
(1)特点: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4分)
评价: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1分)
(2)政策:乱则声讨,治则抚绥。(1分)进步性: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分)
(3) 标准:是否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否推动中国社会进步;(2分)
本题解析:第(1)小题:材料一中的“朕独爱之如一”表面唐太宗的民族平等观念;材料二中的“平突厥……”说明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方式是先用武力平定,然后再通过册封的方式加以重用,采用怀柔方式管理。在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
第(2)小题: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从材料中可以看粗“乱则声讨,治则抚绥”,而且“朕意不以生事为贵”表面康熙帝以和为主。这种民族政策的进步性显然应当是为国家繁荣昌盛奠定基础,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3)小题:该题看上去属于开放型试题,但是学生作答时一定要注意“综上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去胡乱地罗列评价标准。材料中涉及的两位帝王都很好地处理了民族关系,都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所以这才是出题者所要得到的核心标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自1912年至1921年,张謇大生纱厂的利润率平均水平高达44.44%,10年盈利累计1161万9千两,相当于1899~1911年13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在1920至1921年,上海的报纸天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大生股票成为当时市场上“绩优股”,行情天天看涨。这10年大生纱厂迅猛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一战时期列强忙于大战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张謇大生纱厂是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代表,其客观原因是一战时期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民国政府也采取鼓励民族企业发展的政策,当然,民族资本家受“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积极投身实业建设是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观原因,答案选D,A C两项与民国初期的历史部分,B项是客观原因。
点评: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①工业结构不平衡,主要发展轻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新建立的民族工业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附近。②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③民族工业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工业受到很大束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