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1:39: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所以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把“双刃剑”。在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主体和支配的地位,它们占有明显的经济、科技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着有利位置。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操纵者,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实际上也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这些都便于西方将其意志强加给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日益加大的压力,广大发展中国家确保本国经济安全的任务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还进一步加剧了贫富的两极分化。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唯一正确选择。因此D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融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为一体的混合物 ②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③国王有权废除任何法律 ④是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可采取排除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君主立宪制,以议会内阁为核心,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国王“临朝不临政”,无权废除任何法律。故③错误,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
“……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同一派别的是
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是儒家的主张,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是老子的;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是儒家的;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是墨家的;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是法家的。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解析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 这句话最能说明(?)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大多数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排斥中国的破产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根据今年六月的统计,全国一亿二千万农户中,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会的,已经有一亿一千万户,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一点七,全国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合作组织。加入工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小组或者供销生产合作社的,已经占个体手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基本上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个体小商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必须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采取这个政策,才能够有更多的消费品来供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继续保持物价的稳定;能够更快地积累资金,来帮助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地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结果将反而会削弱重工业……有可能高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不应当脱离发展的正常比例。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丈件
材料三:会议一致同意党中央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创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同志同心同德,团结全国人民,争取在十五年,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争取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关于工作报告的决议
材料四: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一历史事件实行中出现了哪些弊端。(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八大的主要经济主张有哪些?(3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证明该决议未能得到有效贯彻的理由。(2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为“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话说明中共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事件: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
敝端:①对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②对一部分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够适当。(2分)
(2)经济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速度要与生产力实际水平相适应(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分)
理由:1958年党制定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与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观规律,影响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和积极性。(2分)
(3)措施:①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②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2分)
(4)经验教训: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一定要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客观规律。


本题解析:该题问项较多,命题者在设计问题时有梯度,往往先难后易。第一问中弊端课本上有明确的表述,第二、三问解答时一定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一定要结合史实。最后一问的教训应该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失误之处来看,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