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6-28 11:32: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周恩来讲话的核心思想是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都可以和平共处。苏联与中国同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是为了解决祖国的统一;参加“万隆会议”的亚非各国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美国与中国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只有②③。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公布施行《划分国家收入地方收入标准案》与《划分国家支出标准案》,将盐税、关税(海关税与常关税)、统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国家收入,而将田赋、契税、牙税、当税、营业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这样通过法律形式使中央集中了全国的大部分财力,同时也给地方保留了机动财力,对于出现的地方财政困难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予以解决,从而扭转了自清末以来财权分散于地方的不利局势。
——摘编自《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年)税收制度的借鉴》
材料二?美国的分税制,不是中央分给地方,而是地方分给中央。原先抗击英国的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本来并无隶属关系,独立战争后,中央权力日渐膨胀,但地万仍有相当的独立性。与这种政治体制相适应,美国有三套税务机构,分属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者各司其职,互不干预,没有领导关系,只有工作业务关系。
——郭伟红《美国与法国分税制比较》
由于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的征税机构独立,导致双重征税,乃至三重征税问题的普遍存在,至夸这问题未彻底解决。不过在直接税征收中都采取抵扣办法,如计交地方所得税中,可把交纳联邦的所得税作为费用扣除以消除重复课税。
——摘编自《谈美国分税制及其他》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民政府税制改革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税制的特点及作用。(8分)


参考答案:
(1)原因: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央集权削弱;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巩固统治的需要;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外政策的调整。(7分,答出其中一点3分,两点5分,三点7分。)
(2)特点:地方分税给中央;三级分税;重复征税。(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作用:维护了联邦制;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本题解析:
第(1)问,材料最后一句,说明了原因之一在于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中央集权的削弱,再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联系阶段特征归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总体上是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进而巩固统治的需要;其次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关税的调整也反映了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2)问,本小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段材料中反映了地方分税给中央和三级分税的特点,第二段材料反映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对于美国税制的作用,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政治上有利于维护联邦制,经济上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于? (? )
A.外国的在华航运业
B.洋务运动的军用工业
C.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D.中国的民族工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旧时的水运主要靠沙船承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水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洋务运动创立的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天朝上国”第一次真正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代表是满清政府于1877年派出的首位驻外公使郭高焘。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常驻西方国家的外交官竞然背负着"道歉"的屈辱使命。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政府于1861—1862年间派遣公使常驻北京。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应互派使节。1875年,英国以“马嘉里事件”(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里游历云南被当地人打死)要挟清廷,使它在适使问题上作出艰难的决定,即在次年签订的《烟台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派使臣前往英国"道歉"。清廷决定"道歉"使臣并作公使常驻伦敦。当时它看中的人选是被奕诉、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高焘。
——邬克《他没有给国人丢脸》
材料二:郭嵩焘这时虽然还未曾走出过国门,但是借助于担任过广东巡抚的经历和对西洋事务的经意考察,他对西方列强的见解,不但比保守派,而且比洋务派领袖们也高出了一头,他在这里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在中国近代文化交流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创见。当他出使英、法之后,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思想更加激进,因而倍受各方攻击;归国之后,闭门居家都不得安宁。死后,即使李鸿章这样的大员出面请谥,朝廷亦不给。
——王兴国《郭嵩焘的两重不同的历史地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委派郭嵩焘为第一任驻西方国家公使的历史背景。(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回国后遭受攻击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获得公使驻京权;清政府为顺应列强的要求,开始对外派驻公使;洋务运动的开展。(每点3分,共9分)
(2)郭嵩焘的思想较之其他官僚更为激进;国内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西学的传播还不够充分。(每点2分,共6分)


本题解析:(1)历史背景从材料一中“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政府于1861—1862年间派遣公使常驻北京”可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获得公使驻京权;从“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应互派使节”和“即在次年签订的《烟台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派使臣前往英国"道歉"。清廷决定"道歉"使臣并作公使常驻伦敦”的信息可概括出清政府为顺应列强的要求,开始对外派驻公使;从“当时它看中的人选是被奕诉、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高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洋务运动的开展。
(2)原因从材料二中“他在这里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在中国近代文化交流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创见”“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思想更加激进,因而倍受各方攻击”可归纳出郭嵩焘的思想较之其他官僚更为激进,再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可归纳出国内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西学的传播还不够充分等。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学,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这位古人应该是
A.李翱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程朱理学的相关知识常考点有以下两个。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1、主张:①世界观:理,在世界是万物本原,在社会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是人性。儒家的道德伦理由此被“天理”尊崇到至高位置。②方法论:格物致知(格是深刻探究穷尽,物是万物本原),强调力行,注重实践。2、影响: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纲常名教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②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朝成为科举考试内容;明初程朱理学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③流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产生很大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