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8 11:17: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91eXAm.org  2006 年3 月20 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三周年纪念日。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布莱尔的思路很明白,在“日不落”帝国已成历史之后,跟胜者总是英国唯一选择。2003 年春天,虽然与法德所代表的欧洲大陆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外一边。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2)女王伊丽莎白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撤兵?为什么?


参考答案:(1)赞同,内阁成员与首相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2)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首相、内阁、英王的相互关系问题,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
A.实现农业合作化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D.进行三大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创举”两字的含义,是指此前没有出现过的具独创性质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通晓中西学术门径”“悉照文明通例”可知当时可以通过报刊征婚,并提出征婚对象须有近代文明素质和婚礼遵循近代文明方式。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论语》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视为至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A.奉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发展多边外交关系
D.支持不结盟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或不愿接受)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最早把“嫦娥奔月”的神话和“腾云驾雾”遨游太空的神话变为现实的国家分别是
A.美国、苏联
B.苏联、英国
C.法国、苏联
D.中国、美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宇宙事业的开端;1969年,美国登月成功,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