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8 11:17: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对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D.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经济恢复后才开始的经济建设内容,所以D项的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对一五计划的认识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
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古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苏格拉底是在公元前5世纪末被处死,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当时中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潮流。所以选B。A项是春秋时期;C项是西汉时期;D项是明清时期,时间更晚。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时间。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代中国由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
A.《新华日报》 
B.《昭文新报》
C.《万国公报》 
D.《新民丛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决本题需要明确各种报纸的创刊时间。《新华日报》创刊于1938年1月,《昭文新报》创刊于1873年,《万国公报》于1868年9月在上海创刊,发行人为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不是中国人创办的,虽然最早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新民丛报》由梁启超于戊戌变法流亡日本后所筹办,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出版,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共23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1919
600
13000
75
1625
?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分)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3分)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4分)


参考答案: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分)
(2)1895——1900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4分)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4分)(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也可分别给2分)
(3)战争、日本侵略、官僚资本压迫(3分)
(4)变化: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2分)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标志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4)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几位思想家观点的认识。理解时必须要结合该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孟子处于战国时期,其“民贵君轻”思想的本意为缓和矛盾,巩固统治。所以A、C两项错误。董仲舒处于汉武帝大一统时期,D项错误。任何思想都是某一阶段历史特征的反映,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