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6-28 11:17: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加入世贸,就好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C.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纪事
《申报》
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中央日报》
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
《新民日报》
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
《救亡情报》
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以政论性的报刊占据主导地位,而政治争论和攻伐也大多见诸报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报刊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信息,如表格信息中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对共产党采用了大量的诬蔑之词有失公允,所以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C 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符合材料含义,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A.提出“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的“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可以排除掉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缓解地区矛盾,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
A.心即理也
B.致良知
C.天理
D.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靠记忆,“心学”的核心思想认为“心”就是“理”是万物的本源,但心学又分陆九渊和王阳明两个学派,陆九渊的核心是“发明本心”,王阳明的核心则是“致良知”,故此题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自国家出现后,便逐渐产生了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学说。随着人类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家学说也逐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而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天亲阳而疏阴,任德不任刑。……故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辅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材料三?近来有一部分思想高远的人,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主义,不但窥破国家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并且眼见耳闻许多对内对外的黑暗罪恶,都是在国家名义之下做出来的。……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 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1919年6月8日 陈独秀《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与梁启超关于国家学说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结合国际国内背景说明陈独秀国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7分)


参考答案:(1)国家产生问题上:董主张君权神授;梁主张社会契约产生国家;在权力主体上:董主张主权在君;梁主张人民主权;在治国方式上:董主张德主刑辅(或德阳刑阴,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梁主张以法治国。(6分)
(2)观点:国家应该平等、和平相处;国家应该为人民谋幸福;(4分)背景:帝国主义以爱国为号召,发动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北洋军阀政府反动卖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3分,其中3点)


本题解析:(1)董仲舒和梁启超对国家和国家主权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梁启超则是主张社会契约;董仲舒主张君权,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董仲舒主张德治,梁启超主张法治。(2)从材料“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可以分析出答案。
点评: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吸收了道家、阴阳家和法家的思想,发展了儒学,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制定了一整套的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梁启超是维新派的重要的代表人物,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理念,倡导民权,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社会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