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9-06-26 11:14: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62年,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群众路线的内容概括为两点:第一,相信人民群众,……第二,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五十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
B.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
C.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D.邓小平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是对群众路线的解释即“相信人民群众”“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ABD的表述均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发动大跃进违背了客观规律,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墨子曾批评说:“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为改变这一状况,墨子主张(  )
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B“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D“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以兴“天下之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说明墨子主张任用贤能之人治理国家,结合备选项的文字含义可知答案选B,A C D三项不是强调重贤任能。
点评:墨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其代表了刚刚兴起的平民阶级(自耕农阶层)的利益因而拥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同时墨家主张注重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发明创造,从而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王阳明(1472—1529)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5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5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阳明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2分)


参考答案:(12分)
(1)基本主张:性本善,致良知;知行合一;发明本心。(3分)
传承发展: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2分)
(2)观点:“上帝之语”不在教会说教里,而在《圣经》里;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3分)
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2分)
(3)相似:强调人的心灵(思想)自由;反权威的平等思想;挑战正统思想(或具有叛逆思想)。(任答两点给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的关键信息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良知、明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发明本心”。在人性论方面,王阳明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在认知论方面,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在理论体系方面,“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2)第一小问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主张因信称义;“上帝之语”不在教会说教里,而在《圣经》里;坚持《圣经》的权威;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第二小问直接考查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3)该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比较王阳明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可知,两人都强调人的心灵自由;挑战正统思想;反对权威、主张平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学派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此学派为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的意思不能让为官的世代显贵,而平民百姓世代贫贱。百姓中有才能的,就举荐他们为官;官吏中的无能之辈,就应被削去官职。地位的贵贱应该由能力的高低大小来定。这是墨家的“尚贤”思想,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其命题角度有:(1)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比较,要求学生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具体的诊断属于哪家思想,并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根源。(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剧烈变革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高考试题要求学生综合这些变化,归纳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也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的老师,其思想与法家思想有很多共同之处,高考试题比较重视苑思想中的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贤者举”“不肖者抑”,即主张尚贤。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