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11:05:38
1、判断题 1954年第1期的《人民画报》,与图片有关的运动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重要的信息“合作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合作社是在三道改造时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三大改造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的是新的科技成果,而且“直接而充分说明”,其中ABC属于高科技领域但是其效果不是很快能见效的,不是直接的作用D中粮食作物品种的改良能很快促进产量的提高,所以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创造性地为自己选择了“皇帝”的名号。“皇”代表着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他们很多万世不朽。“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皇帝”的产生恰恰结合了二者。
——何乐为主编《中国发现之帝国的流年》
材料二?秦始皇消灭六国后,建立起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政权。而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使得各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这使得秦朝的统一政策很难推行。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社会各个方面强制统一,使得大统一的观念变为现实……与此同时“大一统”的观念,又在新的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
——葛剑雄主编《千秋兴亡——六合一统》
材料三?贞观十八年,当内奔的突厥请求在内地安置时,唐太宗不顾群臣的反对同意了,并解释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他强调 “自古贵中华、贱夷狄,而今四海一家,就应该“胡、越一体”。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四?清朝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它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地区的事务也纳入其内,凡爵禄、朝贡、定界、贸易、宗教诸政令,并归管辖。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这一机构直接受皇帝领导,地位与六部等同,对驻边大吏有直接指导的权力。……早在入关之前,清已经颁布《蒙古律书》,行用于蒙古地区,入关后不断修订,至乾隆六年修成《蒙古律例》,乾隆末年,其内容已扩充到12卷,209条。嘉庆年间对其又进行大规模增补修订。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如《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回疆则例》、《钦定西藏章程》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皇帝”的称谓体现了什么思想?嬴政用这一称谓的目的何在?(3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使“大统一的观念变为现实”。你如何理解“与此同时“大一统”的观念,又在新的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8分)
(3)材料一说明唐太宗的民族观是什么?这种民族观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4)根据材料二指出理藩院与以往类似机构有何不同?概括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点。(4分)
参考答案:(1)君权神授。(1分)加强皇帝的权威性,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提供依据。(2分)
(2)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皇帝制度、郡县制),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其它:大力开拓疆域,构筑全国交通网,统一车轨。(6分,写出其中的6点得满分)秦始皇的措施巩固了统治,增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2分)
(3)“四海一家”“胡越一体”。(2分)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唐代产生了胡汉混合,开放多元的新文化。(3分,写出其中3点给满分)
(4)理藩院职权扩大,地位提高(2分)立法特点:不断修订,因地立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该题材料主要讲述了朱熹发展理学的一种追求,即“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要进入生活世界,故A项表述合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海关统计数字,1903—l921年中国面粉进出口贸易情况,以1915年为界,此前呈现入超,此后为出超,如1903—1914年入超2469万担,平均204万担;l915—1921年,共出超1000万担,平均143万担,这表明?
A.清政府严禁面粉出口
B.中国面粉划工业勃兴,能满足更多出口需求
C.一战的交剧国农业发达,由于战争粮食减产
D.一战期间交通不便,无法运到中国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